10月222018
声音的尽头:重温黑胶梦
当我们谈论音乐,似乎总难免有一些轻佻。你手中的MP3,它是在播放一首歌曲还是在 读出一段编码?音乐应该是转动的,听CD 的人这样说。可是CD 唱片里记录的是声波吗?那不过也是些1 和0 罢了。我们去何处寻找一种真实的声音的载体,拉近我们与歌者、与演奏者的距离?翻看声音的历史画卷,只有黑胶能够带给我们这样的满足。
情趣和腔调上的赢家
当数码播放器席卷全球之后,很多人开始了审美趣味上的反思,那些数字产品人性化、傻瓜化,但太过于简单和工业,使得人们在情感上找不到落脚点。于是有些 人开始摒弃这些设备,而去追求一种原始的去工业化的方式来获取音乐。许多白领在平日忙碌的工作之余,乐于营造一个自我的空间,回归到与现代都市节奏相反的 氛围中。当怀旧成为一种时尚,黑胶也就有了重现江湖的机会。
从外形尺寸上讲,黑胶唱片更有存在感,其堪比海报大小的唱片封套设计感更加突出,给人的视觉上以相当的震撼和愉悦。这个占据空间的大物件从感受上让听音乐成了一件郑重的事情,拥有它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恋物情结。
拿起一张唱片,放到唱机上,再移动唱臂,调准唱头,唱针以某一个最为合适的角度切入到唱片的沟槽里,角度直接影响到唱针接收信号的优劣。顺时针或逆时针 地调整唱头,仔细聆听,直到那个层次分明、定位明晰、杂音消失的声音出现,然后放手。唱片在唱机上悠悠地回转, 那些美妙的歌声好似在重温旧梦,时间就仿佛是要倒回去,而它繁琐的步骤使收听更像是某种仪式。
黑胶代表着与城市节奏相悖的慢下来的生活态度,于是就具备了优雅的格调。放完一面,要翻到另一面继续播放,这样的过程让人自然有了品味和把玩的时间。虽 说黑胶的调校过程拉高了它的使用门槛,但其实也增添了不少乐趣,人们可以通过双手来调整音色,改变音域,甚至用不同的转速来听同一张唱片,还可以带来不同 的风味。
更温暖的声音
黑胶音质更好吗?这样的理解首先是出自个人偏好,“好听”是一个纯粹私人的概念,我们听到的CD、MP3 等这些数字音质,已经接近了人耳的音域极限,更为锐利,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听觉习惯。黑胶的音质只是更为温暖和怀旧,由于在录制方面是直接源于现场演奏,当 场进行机械刻录,它一次成型,无法修改,天然带有了不确定性以及不完美的现场质感。尽管这样的效果依然可以被数字信号模拟,但黑胶所传达的音符包含着一股 难言的温柔与感动,就连那种“呲呲啦啦”的声响也带着历史的悠扬,终是无法取代。
黑胶所记录和播放的就是录制现场发生的声音波动,它不需要解码、合成,所以它最真实。在一些老唱片中,你可以听到一个歌手的呼吸声,甚至能够发现伴奏出 错的地方,这些都增添了现场感,也让声音更为亲切和迫近。一位黑胶收藏家在听到一张蔡琴的唱片时说,听到这个声音放出来以后,蔡琴就好像站在了面前。
想要使唱机发挥出最好的效果,除了调准唱头以外,还要注意针压,它是指唱头压到唱片上的重量,可由唱臂的平衡来控制,每个唱头有其指定的最佳针压,可在 唱头的说明上查到。最终发出的声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调校水平,最好的声音就是让它还原现场,让听者感觉到声音背后有人的存在。
此外,新买来的唱机会经历一个“煲”的过程,烧耳机的同学肯定了解这个概念。所谓“煲”就是让机器内部的各组件进行磨合,互相熟悉,达到合作的最佳状 态。过程也很简单,即把唱针放在唱片上,不断地播放,直到你认为音质已经焕然一新,渐臻完美。一般情况下唱机工作时间达到100 小时以上,声音的质量就会脱胎换骨,温暖而富有感情。
本文固定链接: http://hjmi.net/post-99.html
发表评论
木有头像就木JJ啦!还木有头像吗?点这里申请属于你的个性Gravatar头像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