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22018
香港黑胶唱片养父:我只赚到快乐
香港深水埗的一幢破旧大厦里,一个身材瘦小的男人收起支在一堆纸箱中的折叠床,又开始了一天的生活。
在他的客厅里,可供站立的空间不到两平米,其余的每一个角落都堆满了纸箱。这几百个箱子里全都是已过时的东西——黑胶唱片。
他名叫欧德成,今年56岁。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“香港黑胶唱片养父”。他“收养”了30多万张黑胶唱片,从猫王到披头士,从邓丽君到张国荣。他说,自己手上的黑胶唱片数量种类比香港电台还要多。
欧德成拿出一张唱片放进唱机。唱盘旋转,唱头划出的音乐伴随着炒豆声,带着他的记忆回到过去。
欧德成出生于1957年的越南。越战时期深受反战的嬉皮士文化影响,开始了他与众不同的人生。17岁那年,战争还在继续,欧德成被妈妈送上船,偷渡来到香港。
在香港,他先后换了很多工作,但都和热爱的摇滚有关。“都没有赚到钱,”欧德成笑道,“钱全都花在了买唱片上。”
1983年,他搬家来到深水埗,发现当年高价购买的唱片已变得不流行,成了跳蚤市场的便宜货。“香港人的喜好变得很快,一夜之间曾经的嬉皮士全都西装革履,变成了中产‘优皮士’,潮流一过,他们就把这些东西丢掉了,但对我来说,他们丢的东西才是宝贝。”于是,欧德成成了香港最早收集二手唱片者之一。
他的“宝贝”越来越多,钱却越来越少。唱片成箱地摆在街上,而他就支一张折叠床,日夜守在这些纸箱旁边。白天独自听歌卖碟,夜晚和朋友喝酒聊天。“就像一个傻瓜、一块石头一样,每一年、每一天、每一个小时都在那里。”后来,他赌到了一点钱,租了一个小房间,但是他还是住在街上——他把房间给了几十箱唱片“住”。欧德成笑着回忆,“整个80年代我都睡在街上”。
在音乐爱好者圈里,欧德成的名气越来越大,生意逐渐好转,也结识了很多圈内朋友。年轻的他骑着哈雷摩托车,皮衣、长发、喇叭裤和谢贤称兄道弟;当时正红的乐队“达明一派”还曾专程造访他的住处。“那时候Beyond还没有开始,”欧德成笑道,“我比他们出道早。”
然而生意好景不长,上世纪90年代初,黑胶唱片被CD取代。相继关门的唱片店纷纷把囤货拉到欧德成这里,让他收购。虽然欧德成的仓库已经再也装不下,但他还是全部买下了这些唱片。“不然他们就要直接拉到堆填区堆填,那怎么可以!我会很心痛的!"
“每一张唱片就是一个人,"欧德成表情变得严肃,“唱片用最简单的原理把声音记录下来,人就活在那里面了,过了一万年以后再来听,声波一放出来,人又活了。黑胶唱片是全世界最好的声音。"
生意萧条了几年,直到近年复古成了潮流,黑胶唱片的记忆才又被人们唤醒。如今欧德成在新界租了一个仓库,加上深水埗的居所,每月租金共3万元(港币,下同)。他每月卖唱片赚4、5万元,除掉房租和淘唱片的本钱,基本也只够日常开销。“钱从这边流进来,马上就又从那边流出去了。”欧德成说,“我只赚到快乐。”
“在香港,很多人认为钱就是皇帝,但我跟他们不一样。”欧德成算了一笔账:“这几十年,我交的房租也有500多万元,如果拿这些钱来投资房产,肯定也会赚到不少,但那不是我想要的。每天听音乐,跟朋友聊天聚会,真的像个嬉皮士一样自由地活着才是让我开心的!”
“我还生活在七八十年代,所以我这里的所有东西对我来说都不是旧的,都是昨天才刚出版的。这30年过去了,对我来说好像才过了一年。每天看着太阳升起,太阳落下。”简单重复的生活,欧德成并不感到厌倦,“这是我做得最长的一份工,我希望再做30年。”
本文固定链接: http://hjmi.net/post-82.html
发表评论
木有头像就木JJ啦!还木有头像吗?点这里申请属于你的个性Gravatar头像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