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22018
冯志文:他守着张国荣所有的唱片
他亲历了张国荣从出道、发展至辉煌时期的全过程,听着张国荣的歌走过了青春岁月,出于对张国荣的喜爱,开始收藏张国荣的每张唱片;他也承受了大多荣迷一样的痛苦——2003年4月1日张国荣离世。但他并没改变自己的荣迷情怀,而是将张国荣唱片收藏延续至今,其中很多黑胶唱片更是珍品,他把这些唱片拿来品鉴和研究,也当做一门艺术来欣赏。他就是唱片收藏家、国际华语音乐联盟顾问冯志文,现居深圳。
1972年出生的冯志文,自2003年开始至今,年年举办纪念张国荣专题活动,不仅为纪念,更是将张国荣的艺术精神推广延续下去。3月22日,本报记者和他电话交流了一个多小时。他用三种精神——坚韧不屈、创新突破和专业敬业来总结张国荣的演艺生涯,并领悟这三种精神中的意境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。荣迷情怀忌日在家听一天他的歌
Q:张国荣在世的那些年,你有怎样的追星经历?
A:我的成长期正是华语乐坛最辉煌的时候,我喜欢邓丽君、蔡琴、张国荣等港台歌手,而张国荣是我最喜欢的。1984年我上初中,就开始听他的歌,他每出一张唱片,我就去买一张,而且每首歌都要学会。
那时候我并没买过原装卡带,都是录音带。有些店铺老板会从香港那边买正版的,然后我们就到店铺里去买录音带,录音带都是在店铺录,录一盘两块钱,然后班里同学之间转借着听。追星也从那时开始,只要国内的歌手要去哪里演出,就想尽办法去看演出,去之前还准备一个小笔记本找明星签名,特别疯狂。那时候还流行抄歌本,张国荣的新歌一出来,总有人会最先抄到歌词,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转抄,不光有歌词,还有图案。
Q:你和张国荣见过面吗?
A:见过一次。有一年张国荣到中山开演唱会,我在组委会工作。张国荣演出彩排时我在场下看了,他排练时不断地调试音响,走位,工作非常认真、投入。张国荣没明星大架子,很多工作人员他见了就能叫上名字。当时很多人都去跟他合影,我也有过这样的念头。但当时还在彩排,要尊重歌手啊,我就想一定还有机会能再见到的,就没去合影。孰料那以后再也没见过了。
Q:每年4月1日,你习惯做些什么?
A:张国荣离世前几年,一到那两天我都是把自己关在家里,听一天,从头到尾都听他的歌。现在我就常把一些海报、唱片这些珍藏品做展览,也会办音乐会。近两年也有很多的媒体,比如电台、电视台、报纸邀我去做相关节目。
今年4月1日,我有一个承诺终于能兑现了,张国荣生前录制的最后一张唱片《一切属于风》是2003年7月8日发行的,我记得特别清楚。因为当时发行后,我就买了,迫不及待地想听一听。但是刚要放进CD盘时,我又停下了。当时我就想要是我听了这张唱片,那么就再也听不到他的新歌了,于是我许下诺言:现在我一定不能听,要到十年忌日时来听。
Q:十年过去了,你对张国荣的情怀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过吗?
A:没变过,也不会变。因为他的歌曲是永恒的,精神也是永恒的。不仅喜欢他这个人,还有他的精神。
张国荣有三种精神。一是坚韧不屈,从1977年出道至1983年期间,演小角色,唱片销量也不好,但正是这段经历成就了他,走红之后他也经历了困境,得不到大家的理解,所以他出了一首歌叫《默默向上游》。二是创新突破:他的音乐之路可分为几个阶段,1983-1986年间,他还是青春偶像派,但到1989年,他对音乐的风格有了完全的理解和自主权,最终成为实力派。可还是逃不了商业的味道,还要在当时的体制下打拼,要去争取各种奖项。1995年他不需要鲜花和奖项了,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唱片,真正焕发出自己的魅力,你会看到他穿高跟鞋,穿裙子,留长发、留胡须等,引领了时尚潮流,尽管饱受争议。三是专业敬业,他天生就属于舞台,对工作、对自己严格要求,凡事追求完美。
他的这三种精神在我们做人、做事以及生存和发展中都需要。比如每当我遇到困难、迷茫的时候,我就想他那时候遇到的困难比我大多了,就会听他的那首歌《默默向上游》,领悟其中意境。
Q: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收集到张国荣唱片的?
A:大多是我认识的一些香港DJ、名人以及唱片卖家、二手店铺那里得到的。因为我从1999年开始收藏,慢慢有了圈子,拥有这些唱片的人都愿意把东西放在我这里。
Q:听说你收集的一些唱片上还有张国荣的亲笔签名,你是怎么签到的?
A:我这有十多张他的亲笔签名唱片吧。因为同样的唱片大家都有,那我就要有差异化,要花时间和精力。比如扮记者,他到某个城市去开演唱会就都要提前举行记者发布会,我就跟媒体打招呼让他们带我进去;也找过演唱会的主办方机构,让他们带我去后台。不过我收藏的这些唱片里有亲笔签名的,都不是直接从他手上获得的,都是音乐人、朋友转给我的。
比如《为你钟情》唱片海报上的签名是“今年谁努力,明年成功在眼前——Trustme(相信我)”,这体现出他在乐坛上的自信心。我最珍贵的亲笔签名唱片是1983年《风继续吹》的,这是他走红后的首张唱片,看得出那时他还没巨星签名范儿。我把它镶在相框里,挂起来慢慢欣赏。
Q:你通过何种渠道获取鲜有的黑胶唱片的?
A:一次我偶然在收音机上听到黑胶唱片版的《情人箭》,效果特别好,而我有这张唱片的卡带,但跟黑胶唱片没法比。后来我就在二手店铺里找到了这个黑胶唱片,效果和电台的一样,拿回去一对比,果然就是黑胶唱片好。1999年,我开始做黑胶唱片收藏,也设定收藏主题,最早的主题是八大样板戏。
1999年,我觉得八大样板戏很有艺术和历史价值,就开始收藏,比如美版的、日版的《红色娘子军》,以及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版的《红灯记》,都是我从广州的淘街,深圳、香港的二手唱片市场淘来的。而我每次去一个城市前,都要先了解有无二手唱片市场和黑胶唱片,到了就去淘。至今,我已经收藏了5000至6000张黑胶唱片,1000多张CD。
Q:黑胶唱片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?
A:黑胶唱片和CD有很大区别,两者在工艺上的设计就不一样,黑胶唱片为立体声黑色赛璐珞质地的密纹唱片,规格是30x30的,面积比CD大,所以承载的内容也就更多,不光有歌词还有海报之类的,而CD就是个光盘,且只有歌词;另外黑胶唱片是模拟声录制的,音色温润、和谐,让人感受到音质准确、音色逼真的原音重现,整个播放过程就是艺术欣赏,是现今CD无法比拟的。总之,黑胶唱片是艺术品,而CD是商品。
Q:做唱片收藏,对你个人生活有什么影响?
A:收藏黑胶唱片不是单纯地为了纪念经典时代中的经典歌星,而是这些上世纪70至90年代的音乐最能唤起自己对文化的积极思考,每每品鉴这些音乐作品,就能源源不绝地冒出很多感悟,通过积累和沉淀,能把这些感悟运用于生活和工作中。
我认为这种做法让我们去追求完美、追求真实、高品位的生活方式,因为当下流行的都是快餐文化,但这些“旧东西”却是要把节奏慢下来,让我们用慢的态度去品味生活。
Q:如今80、90后成为“荣迷”的主打,你觉得张国荣为何对他们的影响还这么大?
A:这是精神感召力。张国荣有非常立体式的作品呈现,既有电影、电视剧,又有音乐作品,有的明星只演电影电视剧,有的明星只唱歌,但他不一样,形式和内容都很丰富,这种艺人就是经典,就是具备艺术价值,所以在这十年里还能继续吸引这么多新辈粉丝。
Q:有一天你老了做不动了,那么你收藏的这些唱片珍藏品会托付给谁来管理?
A:有句古话说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收藏品不是摆在家里当装饰的东西,而是要拿来分析、研究并能得出新的发现的。办展览、举办音乐会都是其次,研究和分享才是核心。
之前我把自己十余年来辛苦获得的一些黑胶唱片悉数“充公”,创建了深圳市壹卡会公司文化库。以后我做不动了,我设想做一个张国荣博物馆,在一个固定的场所展览、观赏这种文化。当然这是个庞大的工程,我只是有想法,还要看时机和条件。
本文固定链接: http://hjmi.net/post-75.html
发表评论
木有头像就木JJ啦!还木有头像吗?点这里申请属于你的个性Gravatar头像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