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92018
全球音乐产业艰难转正 复苏仍需版权环境完善
据经济之声《天下财经》报道,1999年,全球音乐产业收入为380亿美元,2012年,这一产业的收入为165亿美元,虽然暴跌了一大半,但这却是十几年来首次出现的正增长,业界为此欢欣鼓舞,认为具有指标性意义。国内知名音乐人、恒大音乐董事总经理宋柯说,这说明数字音乐的增长已经覆盖了传统CD市场的下降,是一个好的信号。
宋柯:从数字音乐角度来看,在主流欧美市场,现在互联网已经不能再用盗版的概念来叙述这个市场了,因为国外互联网上基本形成了一种正版消费模式,不管是单曲下载还是流媒体视听,已经形成了成规模、成消费习惯的新兴音乐消费市场。
国际唱片业联盟执行长弗兰西斯-莫尔,乐观地把这次0.3%的增长看作是送给音乐产业转型的一份礼物,认为音乐产业已经“适应了网络世界,走上了复苏之路”。但业界仍然存在警告的声音:首先是占据音乐产业收入半壁江山的传统音乐市场,比如黑胶唱片、光碟等等,仍然在大幅萎缩;与此同时,数字音乐的盗版下载仍然是世界性难题,全球网络用户中,有三分之一依然经常下载盗版音乐。
反观中国音乐市场,这种情况恐怕更加普遍。资深音乐评论人张东介绍,这个增长0.3%的产业复苏数据跟国内唱片业“八竿子打不着”。
张东:国内一点复苏的迹象也看不到,过去是都归罪于盗版,现在主要问题集中在互联网版权上,麻烦就在这儿,互联网上收不着钱。但是演出市场还是比较好,用演出来养活唱片,未来3-5年不会超出这种模式。
在欧美国家,音乐人能够从互联网平台拿到70%的分成,这个分成比例甚至超过了传统唱片时代;而在国内,音乐人从互联网拿到的分成还不到10%。因此,目前国内音乐市场最大的阻碍就是版权问题,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正常运转的付费音乐体系。
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对国人“听音乐就是要免费”的认知习惯感到很无奈,他在自己的脱口秀节目《晓说》中调侃说,不能为了当艺术家就不考虑钱的问题。
高晓松:中国人认为什么东西拿钱买都是应该的,可是音乐大家觉得音乐还要花钱?凭什么花钱听音乐?但是音乐家也得生活吧,作家拿张纸就开始写了,我们这一个乐器就好几万,录音棚好几百万,我们怎么生活啊?大家就说,你们就是为了钱写音乐,你们就不是艺术家,我就没话说了。他们觉得作家挣钱天经地义,而音乐家没成瞎子阿炳就不错了。整个民族没有对音乐的尊重。
本文固定链接: http://hjmi.net/post-65.html
发表评论
木有头像就木JJ啦!还木有头像吗?点这里申请属于你的个性Gravatar头像吧!